限制孩子玩游戏就像2000年禁止用电脑一样傻*。问题不在玩不玩游戏,而在玩什么游戏。快多巴胺的跑酷、消除类游戏确实害人,但优质游戏却能培养各种能力。
游戏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形式,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,不能一棍子打死。明智的家长应该像营养师一样,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垃圾食品,哪些对成长有益。
核心观点:做孩子的游戏营养师
孩子玩游戏,跟吃饭一样自然,需要管制吗?与其当食品管制员,不如当营养师——教他们分辨哪些是垃圾食品,哪些对成长有益。
说起孩子玩游戏,如今的家长,甭管嘴上怎么说,心里头其实就一派:怕。见了游戏跟清军见了洋鬼子似的:不理解,不放心,不接触。
先说清楚:什么是好游戏,什么是垃圾游戏
游戏这东西,有好有坏,跟馆子一样。有那正经的”百年老店”,讲究个色香味,吃完了你还咂摸滋味儿,那是”养人”的。也有那路边摊的”地沟油”,猛火爆炒,一盘子红彤彤的辣椒,吃着是痛快,吃完了烧心,除了上火,啥也没落下。
垃圾游戏:往脑子里塞猪油
现在市面上多的是垃圾游戏。跑酷,消消乐,点一下,爆一堆光;划一下,给一串奖励。它不考验你的脑子,就考验你的手指头和你的注意力。
什么是快多巴胺? 多巴胺是大脑的奖励机制,本来是让我们在完成有意义的事情后感到满足。但快多巴胺游戏故意绕过这个过程,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刺激大脑,让你在没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时也能获得快感。
这有什么坏处? 大脑被”惯坏了”,对正常的学习、工作失去兴趣。专注力被打散,干什么都静不下心。耐性全无,遇到需要深度思考的事就烦躁。最后形成依赖,不玩就难受。
记得好像是罗振宇说的,现在的垃圾游戏,不是把坑挖得足够深,而是把边修得足够滑。那玩意儿,就是往你脑子里塞猪油,塞得满满当当,正经东西自然就装不进去了。日子久了,人就养废了,跟那八旗子弟提笼架鸟一个道理,精神气儿全消磨在这上头了。
好游戏:一本复杂的书,一座精巧的建筑
可有好东西吗?有,而且多得是。有些游戏,那简直就是一本复杂的书,一座精巧的建筑。你想玩明白?您得下功夫,得动脑子,得耐着性子琢磨。这跟学门手艺没什么两样,得练。玩进去了,你自个儿就成了半个专家,半个设计师。这给你的是成就感,是能耐,不是那扎一下就冒泡的廉价快感。吃惯了山珍海味,谁还稀罕那碗猪油泡饭?
游戏跟文学一样,也是门艺术。 文学作品有高低贵贱,游戏凭什么不能有?凭什么所有游戏都得一棍子打死?这不是跟因为怕孩子读坏书就不让读书一样荒唐吗?
家长先管好自个儿吧
最逗的,就是好多家长自个儿的活法。自个儿抱着手机刷短视频,嘿嘿傻乐,一看三四个钟头;饭桌上也是机不离手,跟那屏幕比跟老婆孩子都亲。可一瞅见孩子摸电脑,立马就立起眉毛:”你丫又玩游戏!”。这种傻*家长,自个儿沉在猪油盆里,却要求孩子必须得吃糠咽菜,保持健康。这不是扯淡吗?
有的家长是自个不玩游戏,也不懂,就在那瞎咋呼:电子毒品!毒品你大爷,你丫懂吗?说到底,怕的不是孩子玩游戏,怕的是孩子进了他自个儿不懂的世界。他怕那份失控,怕自个儿那点可怜的权威,在新玩意儿面前一文不值。所以他宁愿当个瞎子,把所有他不明白的东西,统统说成是妖魔鬼怪。
路在哪儿?就在脚底下
其实法子明摆着。你真要是为孩子好,就别老想着堵。时代这河,你堵不住。你得学着当个艄公,弄明白哪儿是激流,哪儿是险滩。
家长的实用招数
怎么选游戏 单机优先,网游套路太深,各种氪金陷阱。看教育价值,能让孩子动脑子的才是好游戏。别太刺激,那种闪闪发光嘟嘟响的,多半不是好东西。
怎么陪伴 你自己先得睁开眼,去瞅瞅,去试试。你不用玩成高手,但你至少得知道,你孩子碗里那东西,到底是燕窝,还是粉条。你连尝都不尝一口,就说那玩意儿有毒,孩子能服你?
等你真懂了,你就有资格跟他”聊聊”了。你俩能聊的,就不光是”考了多少分”,而是”那个boss怎么打”“这个迷宫怎么过”。你甚至可以给他推荐点”好馆子”,爷俩一块儿研究研究”菜谱”。到那时候,你不是个监工,你是个战友。
怎么管时间 定个规矩,但别太死板。鼓励孩子培养别的爱好。作息规律要保证。寒暑假不上学,玩去呗,没白天没黑夜,咱们小时候不也是这么玩过来的吗?
历史告诉我们
想想2000年那会儿,早接触电脑的孩子现在混得都不错。今天你对游戏的态度,很可能决定孩子将来在数字世界里的地位。现在各种教育都在游戏化——学编程、学外语、学历史,好游戏正在成为教育的得力助手。
说到底
路子就这么个路子。时代这辆车,轰隆隆地往前开,它不等人的。您要是在站台上跟自个儿较劲,掰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道理,那车可就一溜烟儿开过去了,后头还带着您家那孩子。到那时候,您就瞧着背影,慢慢琢磨吧。